一直以來,都是人類把動物關進籠子,可這次,卻是動物成功把十幾億人關進了“籠子”里。
近期,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,一再延長著隔離、復工復學期,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!
除了對健康的重視,我們也在為未來擔憂!消費的抑制、生產的減緩、供應鏈的停擺,每一個環節都深受影響。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承受長時間負向現金流,所以活著是前提!這個突如其來的“黑天鵝”事件,使許多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。
好在新增病例日漸減少。
盡管如此,新冠肺炎疫情拐點尚未到來 ,病毒變化形式還在“花樣翻新”。
疫情終將結束,生活也終將有序,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會停止!但一次疫情的出現,會出現行業的重塑、消費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企業的重新洗牌。而我們所需要思考的,就是如何活的更久、適應新的格局、最后能手握一張運氣之牌!
現階段,具體該怎么做來自救?
純線上業務的企業勢必會開疆擴土,但結合疫情的口碑情況,大部分在線公司采用了內容/服務免費化策略,公益+免費內容獲客,以此抵消大額推廣費。在線公司的各項軟硬件成本也會急劇上升,對于擁有強大現金流的企業來說,是在為疫情之后重塑布局。
而對于沒有現金流支撐的在線公司,以及線下機構來說,大前提就是控制營銷預算的投入,用戶此時的轉化率會急劇下降,尤其是非剛需的。
1)重視同業、異業合作,抱團取暖,在納新上可以對接無法線上化的機構進行合作線上化分成。無論是工具、師資、還是課程、或者是服務端,產生共同資金流。
2)減少投入產出比不合格的渠道,在細分渠道上也應控制轉化率不高的維度。比如搜索,控制住不好的平臺、地域、時段、詞性。信息流平臺控制住不好的人群,只做核心品牌人群等。
3)應對線上媒體變化,優先是免費渠道如社群直播等,其次是視頻渠道。比如微信視頻號的開啟就是另一個流量入口!
疫情期間,一些傳統企業正思考業務模式。在危機中,對業務結構做加減法,讓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動態應對不確定性的業務能力。此次疫情之后,將加速中國企業向著更先進的現代制造領域邁進。尤其是一些大量依賴人工勞動的企業,會拋棄一些“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”的雞肋產品,集中優勢、保留核心能力,升級制造設備,向現代制造業轉型。
針對疫情期間,尤其是非剛需的業務,一定要分析用戶的心理變化,隨之調整出以滿足此階段用戶的需求素材,大到整個產品的研發,拓寬思路,2C—2B,2C現階段是否仍有其他需求可被挖掘線上化,進行產品重組。
能夠把之前的老用戶、老量進行線上社群化再次服務聚集的就盡量聚集,不再適合電話營銷的,應該換一種社群個人號再接觸,頻繁的騷擾本就在大家焦慮迷茫的時候添堵。社群內容/服務的形式應該重新打造。
疫情階段,無論是純線上化的企業大規模拓展,還是線下機構的線上重生,都將面臨用戶的再一次篩選考驗,做好基本功做好服務便于后期用戶的口碑沉淀,此外特殊背景下,用心做好服務,解國家、社會、用戶燃眉之急,在創造利益的同時收獲口碑信譽度。
非常時期,企業需要遵循現金流“黃金法則“管理企業賴以生存的“血液”,從而保障原有核心業務不停,新業務有序發展。